办好群众“关键小事” 筑牢民生“幸福基石”
“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”群众身边的一桩桩小事,看似微不足道,却与百姓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,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。做好群众小事,不仅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,更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、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。唯有将群众小事当作大事办,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,才能筑牢民生幸福的基石。
做好群众小事,是坚守为民初心的生动诠释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,就把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”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。而这份初心使命,正是通过解决群众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得以彰显。从廖俊波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,再到黄文秀扎根扶贫一线帮助村民脱贫致富,无数优秀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证明,只有把群众的小事放在心上,把责任扛在肩上,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。这些“小事”,或是解决一处漏水的管道,或是化解一起邻里纠纷,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,让为民初心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熠熠生辉。
做好群众小事,是破解民生难题的关键抓手。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群众身边的小事,往往反映着最真实的民生需求,也隐藏着亟待破解的社会难题。当前,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群众在就业、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多样化、个性化,一些看似细微的问题,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,就可能成为影响群众生活质量、阻碍社会和谐稳定的“大问题”。只有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小事,深入调研、精准施策,才能从根源上解决民生痛点、难点,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。
做好群众小事,更要注重方式方法,提升服务效能。在解决群众问题的过程中,不仅要“做得对”,更要“做得好”“做得巧”。党员干部要主动下沉一线,深入群众家中、田间地头,与群众面对面交流,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困难,做到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。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和现代科技手段,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和质量。利用大数据分析群众需求,实现精准服务;通过“互联网 + 政务服务”平台,让群众办事“最多跑一次”甚至“一次不用跑”。
“治国有常,而利民为本。”群众小事,既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“试金石”,也是衡量社会治理水平的“晴雨表”。在新时代的征程上,只有始终把群众小事放在心上、抓在手上,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和“事事紧抓不放”的执行力,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小事,才能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