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天下英才,筑强国之基
春潮澎湃,万象更新。全国两会将“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”列入政府工作重点,释放出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”的强烈信号。3月以来,从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规划》,到粤港澳大湾区启动“国际人才自由港”建设;从推出人才落户“三减三免”新政,到打造全球数字人才“引力场”,各地以超常规举措构建人才发展新格局。一场以人才驱动创新、以创新引领发展的“春天故事”正在中国大地上生动书写。
政策破冰,打造人才制度创新“试验田”。制度优势是赢得人才竞争主动的关键。率先试点“人才举荐制”,赋予顶尖科学家、企业家“一票推荐权”,打破唯论文、唯职称的传统评价桎梏;发布“国际职业资格认可清单”,允许持有注册会计师、精算师等境外证书的专业人才直接执业;推出“人才投、人才贷、人才保”金融支持体系,为初创期人才企业提供信用贷款。制度创新的“破冰之举”,正让中国成为全球人才竞相奔赴的“理想国”。
生态优化,构建近悦远来“服务圈”。人才竞争本质上是生态的竞争。多地聚焦人才“关键小事”,推动服务从“基础保障”向“品质跃升”转变。建成“人才会客厅”,集成落户办理、子女入学、医疗体检等服务“一站通办”;设立“人才安居集团”,筹集人才公寓,承诺“入职拎包入住”;上线“人才e家”平台,运用大数据为人才精准匹配政策、项目和生活服务。这种“如鱼得水”的生态,让人才既“抢着来”更“留得住”。
从制度创新的“破冰突围”到服务生态的“暖心升级”,从产才融合的“同频共振”到全球引智的“海纳百川”,人才工作实践昭示一个真理:抓人才就是抓发展,谋人才就是谋未来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更需以“三个坚持”破题——坚持“人才为本”,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到每个创新主体;坚持“全球视野”,在开放竞争中锻造战略人才力量;坚持“长板思维”,以差异化优势打造人才竞争“杀手锏”。唯有如此,才能让更多“千里马”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赛道上竞相奔腾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星河长明!